專家網上發布技術指導油茶造林管理
本報訊 記者陳永生 通訊員王秋園報道 3月2日,油茶專家、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特聘研究員馮紀福最新撰寫的技術文章《油茶中幼林撫育管理應用技術》在網上發布,用以指導企業及林農開展相關作業。
自2月21日開始,油茶專家姚小華、龔春、馬錦林、奚如春已先后在網上發布《油茶良種選育與應用技術》《油茶良種選擇及新造技術》《油茶低產林改造技術》《油茶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》。接下來,譚曉風、費學謙、吳雪輝等油茶專家也將在線分享,內容涉及油茶良種選擇、茶油的營養與健康。
這些專家均來自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木本油料分會專家組。分會相關負責人表示,新冠肺炎疫情尚未散去,油茶春種、田間管理及低產林改造已相繼展開。為了在疫情期間不誤農時,科學指導生產,分會特意邀請專家撰寫文章在線指導,得到了油茶專家的積極響應。
姚小華說,良種和種苗是生產的基礎,良種工作的好壞,事關整個油茶產業的成敗。我國已選育審定油茶良種375個,其中國家重點推廣優良品種162個,較大規模試驗示范林茶油畝產達到30-50公斤,個別品種小面積單年份超過70公斤。在生產中,油茶良種選用的基本原則可概括為適地適樹、選用審定良種、嚴格限定區域。他還分享了穗條生產基地與技術、油茶育苗技術各個環節的技術要點。
馬錦林說,油茶低產林面積大、成因復雜,必須分類施策實施改造。立地條件好、林齡在40年以下、林相整齊、品種類型半數以上優良、年畝產茶油5-10公斤的未老先衰油茶林,主要實施撫育改造。立地條件較好、林齡在15-30年、林相整齊、植株生長較旺盛、常年畝產茶油5公斤左右、低劣株占全林50%以上的油茶林,主要實施嫁接換冠改造。立地條件較好、林齡在50年以上、林相不齊、常年畝產茶油3公斤左右的衰敗老油茶林,主要實施新造林更新或復壯更新。立地條件差、山高坡陡、林相慘敗的混雜油茶林,實施低產林改造意義不大,可直接進行封育。
奚如春說,危害油茶的主要蟲害有油茶尺蠖、毒蛾、枯葉蛾、金龜子、藍翅天牛、蛀莖蟲、象甲等,病害主要有油茶炭疽病、軟腐病、根腐病、煙煤病等。不同地區的氣候和環境等生態和人為因素不同,導致地區性突發性油茶病害存在差異。他對油茶主要蟲害的形態特征、生活習性、防治方法逐一作出說明,對油茶主要病害的癥狀、發病規律、防治方法逐一給出答案。
馮紀福說,油茶幼林早期管理,主要是提高造林成活率,促進幼樹快速生長,培養良好的樹體結構;油茶幼林始果期管理,主要是促進樹體養分積累,為進入盛果期打基礎。經過7年精心管理的油茶幼林,開始按照成林技術措施進行管理,主要是加強林地土、肥、水管理及病蟲害防治,保持良好的樹形,保持樹體內的透光度,常態性注重病害、蟲害防治。
油茶原產于我國,茶油在國產高端植物油中的占比超過80%。2019年,全國油茶種植面積6700萬畝,比10年前增加2000多萬畝。2018年全國油茶產業總產值1024億元,是2009年的12.6倍。2019年,全國參與油茶產業發展的企業達2523家、油茶專業合作社5400個、大戶1.88萬個,帶動173萬貧困人口通過油茶產業增收。
2019年11月14日,在江西贛州召開的全國油茶產業發展工作會議強調,要扎實推動油茶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,力爭到2025年,油茶種植面積達到9000萬畝,完成低產低效油茶林改造2000萬畝,茶油年產量達到200萬噸,產值達到4000億元。
- 上一篇:上海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開展搬遷地綠化用土壤改良技術研究 2020/8/3
- 下一篇:江西林長制帶來林業新變化 2020/7/16